环卫机械化程度的高低 , 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综合 实力强弱的标志之一 。在我国 , 环卫机械起步较晚 , 广大环卫 工人长期处于在恶劣的条件下进行手工劳动 , 强度大 、 效率 低 、形象差 、不安全 。经过 30多年的不懈努力 , 环卫机械的研 制 、生产 、应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 有了长足的进 步 。进入 20 世纪 90年代 ,扫路车的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环卫全面机械化的时期已经来临 。
20世纪 60年代 , 我国研制生产出了第一代扫路机 , 由于清扫效果差 、 劳动强度大 、 操作不方便 ,面世不久即被淘汰 。70年代 , 国内相关科研机构 、生产厂家 , 加大了扫路机的研究开发力度 ,我国第二代扫路机诞生了。北京和上海研制了大 、中 、 小三种规格的纯扫式扫路机 ,S31大型扫路机和 S32中型扫路机 、S15 小型扫路机相继投入使用 。天津研制的干式纯吸式扫路机小批量投入使用 。第二代扫路机的技术水平比第一代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由于纯扫式的清扫效率( 扫净度) 不高问题 、干式纯吸式的除尘系统可靠性问题等原因 , 使该类扫 路机的推广使用受到极大限制 。
80年代中期 ,根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下达的科研任务 ,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经过多年的研究 , 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代湿式吸扫结合的扫路车 — — —SHZ20 型扫路车 , 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标志着我国第三代扫路机的诞生 。该扫路车采用扫刷清扫与真空气力输送相结合 , 使清扫效率从纯扫式扫路机的 80% 提高到吸扫式的 95% 左右 , 并采用湿式除尘原理和方法 , 解决了清扫时扫刷的二次扬尘污染及垃圾箱内垃圾尘土与空气的分离问题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 使国产扫路车的性能 、可靠性有了较大提高 , 该技术转让给四川泸州、福建、广东等数家厂家生产,80年代末开始投入市场。湖北程力生产销售的国四扫路车图片展示:
国四东风小多利卡扫路车图片展示,尘罐4方,水罐1.5方全为不锈钢
进入 90年代 , 国家经济形势好转 , 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基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各级各地政府对环卫工作给予了愈来愈高的重视 , 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 环卫工作必须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得到普遍认同 。扫路车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扫路车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尤其是 1993、 1994年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大量购入扫路车 ,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各地纷纷开发生产扫路车 , 短短几年时间扫路车完成了由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的转化 , 形成了自行开发和引进国外技术相结合的格局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504号